琺瑯彩瓷器在雍正時(1723~1735)完全脫離了銅胎畫的窠臼,在裝飾藝術(shù)上更具有中國化。在燒造與施彩上達到琺瑯彩的極盛階段。胎體采用景德鎮(zhèn)新燒成的優(yōu)質(zhì)細白瓷,輕薄細潤。裝飾藝術(shù)上日趨中國化,中國傳統(tǒng)的寓意吉祥的紋飾多見。技術(shù)上精益求精,色彩品種豐富并富于變化。畫法多樣,使琺瑯彩的制作在雍正朝達到了極盛。
琺瑯彩瓷器怎么鑒定呢,為什么要了解琺瑯彩鑒定知識,人們都說一件琺瑯彩十件官瓷器,可見琺瑯彩的珍貴,所以琺瑯彩的鑒定知識是一定要了解的,下面就來詳細為大家介紹一下琺瑯彩怎么鑒別。
1.先看瓷胎,瓷胎細薄,修胎規(guī)則,完整無缺,大多為小件,超過一尺大的都少見,因此常說“琺瑯彩瓷無大器”。
2.造型。一般琺瑯彩的造型多為碗、瓶、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,和動物擺設(shè)品。
3.底軸。為純白軸,不偏青也不偏黃,軸面光滑潔凈無疵。
4.琺瑯彩色。琺瑯彩的顏色是使用的琺瑯釉料,所以顏色極鮮艷且柔和,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。色種多,同一物上可出現(xiàn)七、八種顏色,多達十多種。
5.色料特點。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(diào)配而成。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(zhì)反光感,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,十分美觀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,有明顯的立體感,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,若用十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、小葉上看到極小的開片紋。這一現(xiàn)象用肉眼看不出,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征。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。
6.繪畫與紋飾。琺瑯彩器畫功特別講究,多為功筆畫;各個朝代有所不同,如康熙的琺瑯彩大多為色地,其色地的色以紅、黃、蘭、綠、紫、胭脂色等。
7.在色地上畫纏枝牡丹,折枝大朵花卉,團花中心書壽,“萬壽無”,九秋菊花等。康熙琺瑯彩的特點是有花無鳥,其色彩調(diào)配比雍正乾隆兩代都差一些。
8.款識。康熙時期的款識有一度是被禁止寫款的。康熙四十年后才開放禁令讓其落款。不過必將原用“熙”字改寫成“熙 ”字,這個“ 熙”僅出現(xiàn)在康熙的瓷器上。康熙的款識在琺瑯彩器上均用色料寫款,有紅、蘭、紫、黑等色。落款僅為“康熙御制”四字楷書,加雙方匡。四字款有三種形式,其區(qū)別在于“康”字和“御”字各有兩種不同用筆。
征集范圍 :
宋代:官、汝、定、哥、鈞等名窯的瓷器. 元代:青花瓷. 明代:青花瓷,斗彩瓷,粉彩瓷 清代:青花瓷,斗彩瓷,粉彩瓷,五彩瓷,琺瑯瓷 1:瓷器:高古瓷,明清瓷,青花瓷等,民國瓷器 2:玉器:和田玉,高古玉,明清玉等 3:書畫:古代字畫,近現(xiàn)代字畫,古籍善本等 4:雜項:琥珀,隕石,水晶,鉆石,翡翠,雞血石,紫砂壺,田黃石,壽山石,雞血石,印章,木器,古錢幣,瓷板畫等,錢幣,四川銅幣,大清銅幣,大清銀幣,袁大頭,孫小頭,紀念幣。開元通寶,天元圣寶,大觀通寶,崇寧通寶,光緒元寶,歡迎咨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