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臺灣軍餉錢幣市場價值多少錢
臺灣是中國的南大門,據考證,清朝在臺灣有駐軍4萬余人,據說當年清政府撥付給臺灣的軍餉每年達數百萬兩。100多年過去了,這枚銀元流傳至今,實屬不易。
由于清政府最終未能實行金本位制,所以在整個清代機制幣中,僅有丙午、丁未兩個年份的大清金質樣幣,戶部一兩金質樣幣僅為日本大阪造幣廠的銀模金樣。按照龍面云朵大小區分,丙午、丁未大清金幣一兩又各分兩個版別。此枚為丁未大清金幣一兩小云版,另一版別大云版,較之小云更加稀少。
丙午(1906年)、丁未(1907年)大清金幣庫平一兩,作為清政府沒有發行的試鑄樣幣,也是官方首次試鑄金幣樣幣。然而主要由于中國當時缺乏黃金儲備,且使用的通貨是以銀為本位。因此,清政府雖然計劃推行一兩為單位的金本位制,可惜最終未能實現,僅試鑄極少數量樣幣。
此幣的匠心技藝非同一般。映眼文字精湛、圖案精美、紋飾精致、鑄工精整。正面雙珠圈端美俊逸;內珠圈布局清晰,圓心太極圖袖巧玲瓏,襯托著“臺灣軍餉”豪爽醒目、骨清格奇;外珠圈布設縝密,上下左右“大清壹兩”河蟹得體、怡人秀麗,字空間四朵臘梅花枝舒展、盈盈環繞,給人以四季如春的清新。背面龍馬圖立體動漫,翱翔的天龍、奔騰的海馬躍然活現,頗具栩栩如生的神韻。天龍象征大清皇室(五爪龍),云朵珠聯海峽之隔,波濤彰顯一衣帶水,奔馬猶如明星寶島,兩側的滿文“臺餉”則妙筆點睛--在清廷懷抱中寵愛有加。其設計獨特,寓意豐富,藝術的展現出兩岸血脈相承、犄角相依,迄今醒人。
您好我是剛才和您聯系過的習先生!
藝術品收藏協會會員服務中心
陜西迎時三益藝術品有限公司